很多痛楚都可以忍受,而足底筋膜炎是其中一種不得不需要面對處理的痛楚,更是很多運動員的惡夢。原因是,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每日都需要走路,腳跟一受力就感到痛楚,行左一陣覺得好啲,行耐左又痛番,真係幾難捉摸。 其實要解決,唔係想像中咁難,最關鍵是要『早』,即盡早處理。市面上處理足底筋膜炎的方法有很多,現歸納以下3點最實用的俾大家参考。 拉筋伸展 – 每日早晚要做,運動前後更要做! 古語有云,筋長一寸,命長十年。肌肉筋腱過緊是很多傷患的主因之一。受左傷,更要多做伸展。但切記,不要勉強自己,伸展到感覺有拉扯的感覺即可,如有痛楚就要停。 按摩肌肉 大部份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都有小腿肌肉偏緊或過緊的情況。按摩小腰腓腸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按摩的方式可用按摩捧 (Foam Roller)、按摩球 (例如Acute Ball Mini)或震動按摩鎗。要注意的是,按摩鎗只建議打在肌肉位置,慢慢橫向的打,不能打在筋鍵及筋膜位,因為此等組織受沖擊時容易導致更大的傷害。 沖擊波治療 衝擊波是屬於一種高能量的超聲波治療,它能刺激身體細胞自我修復功能,幫助加速血液循環和新血管的生長。有研究顯示,衝擊波對足底筋膜炎的治療成效能達至34%-88%不等,且沒有長遠副作用。一般而言,進行五至六次的衝擊波治療後會開始有效果。同時亦有文獻指出,如果一星期進行三次衝擊波治療,會對治療患處有更理想的效果。 足弓承托鞋墊 在此想強調,應選擇有足弓承托力的功能性鞋墊,並非矽膠或軟物料的鞋墊。原因是足底筋膜炎發生的原因多是由於足弓偏低,或足底筋膜過緊,導致不斷承受過量拉扯而受傷。要令足底筋膜可以在走路時放鬆到,就要靠鞋墊的後跟柸及足弓去穩定整個腳部結構。而鞋墊的選擇,訂造鞋墊比現成的更好的一點是,訂造鞋墊能夠一步到位,每一隻腳都俾到理想的矯正角度。 當然,有更多處理的方式可以有助改善足底筋膜炎,以上4點我覺得最有效。點解?因為我都曾患過足底筋膜炎喔……歡迎大家在此留言分享你們自身的方式,我深信民間智慧博大精深,讓更多人受惠。 足脊矯形師Thomas…
- 2021-03-13
小孩 O型腿 /X型腿不正常嗎?
除了扁平足外,經常都有家長擔心自己的小朋友是否患有O型腿戓X型腿這類足部問題。因為O型腿戓X型腿有時候比扁平足更為明顯,通常家長在小朋友走路時觀察到他們的膝蓋距離太遠/近而發現。 A(左)為O形腿,B(右)為X形腿 而其實患有O型腿戓X型腿不一定代表出現問題,需視乎患者的年齡而定。 在正常情況下,剛出生的嬰兒都是有O型腿的,這是因為胎兒在母體的姿勢所致。這種O型腿大慨會維持到兩歳,待小朋友開始學習走路,隨着肌肉、肌腱成長,腿會慢慢變直。但因足弓發育未完善及隨着體重増加,小朋友反而會慢慢型成X型腿。直到約三歳過後,待足弓開始發育,X型腿會慢慢改善,到六至八歳時會變回正常腿。故小朋友擁有O型腿或X型腿是否属於異常視乎於他們的年齡,例如到三歳時小朋友仍有嚴重O型腿或三歳後X型腿沒有慢慢改善反而加劇,這代表小朋友腿部可能出現問題。 O型腿/X型腿這類變型除了會影響外觀和歩姿外,長期以不正常歩姿走路會令關節負擔加重,膝蓋附近肌肉容易被拉扯,使患者下肢容易發痛。要預防小朋友有以上異常可留意小朋友的坐姿和睡姿,小朋友經常坐和睡覺,不良的坐姿和睡姿可影響腿部肌肉。鼓勵小朋友盤膝而坐,避免跪坐或坐下時腳擺作「W」型。 多盤膝坐 多仰睡 另外,小朋友多因感受到安全感而喜歡俯睡,但俯睡的姿勢會令髖關節和膝關節外旋,促進O型腿。故家長應鼓勵小朋友多仰睡。另外在3歳後如X型腿沒有隨長大而改善則有可能因小朋友本身患有扁平足所致,患有扁平足的人士會因内足弓塌陷而帶動膝靠近,形成X型腿。這時為小朋友配穿具承托力鞋墊可支撐足弓,可改善X型腿問題。
- 2021-03-03
小童扁平足矯形處理
兒童足部骨骼及肌肉發展一般發育至15歳左右已完全定形。如因先天性及遺傳因素而患有功能性扁平足(即是非骨骼結構異常或變形),理論上來說,愈早矯愈好。 兒童在六歳左右,足部形態應和成年人正常足的形態一樣,包括有明顯的內足弓,後跟骨在站立時應在垂直的狀態。而內足弓在此階段過低(稱為寛扁足),甚至內足弓完全下陷(稱為扁平足),同時後跟往內側傾斜,可確定為足部形態偏差,需要及早矯正。 為何扁平足要及早矯正?對兒童發展有何問題?由於兒童骨骼仍處於發展期,各組織柔軟度亦較高,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例如腳痛,膝蓋痛等。但患有扁平足的足部長期在行走時由於鎖不到某關節,令走路,做運動時下肢肌肉筋腱會較為吃力,浪費額外的能量作推進身體,可能導致易疲累,易跌倒等症狀。有研究更顯示,扁平足更有可能會影響身高發展,高低膊走路,進而視力平衡亦可能受連鎖牽連! 矯形的黃金期,6-7歳左右比較好。我會偏好為此階段兒童選擇訂造矯形鞋托,因鞋托物質較硬,而且包得較高,而此歳數兒童的骨骼結構較柔軟,少有適應性方面的問題出現。透過矯形鞋托扶正傾斜了的後足,內足弓自然會矯正。加上配合適當的足部肌肉附化運動,兒童扁平足矯正的機會亦會提昇。 而矯形鞋托,需要取足模訂造配裝的。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找矯形師查詢。
- 2021-01-27
跑鞋中底有壓縮變形問題?
我成日都同啲客講,一對功能上點樣完美的鞋墊,都要有一對良好設計同物料的鞋配合,才100%發揮到對你的效果。 美國一位足病治療師Dr. Kirby,他亦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此事實。從70年代起,尤其是跑鞋界,鞋中底選材由EVA (Ethylene vinyl acetate),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發展到近期NIKE採用在Vaporfly/Alphafly的Pebax (Polyether block amide),都有不同速度的壓縮變形 (Compression Set)問題存在。 工廠製作中底時,不論選擇以上任種一種物料,都會有空氣注入發泡的結構層內,氣囊平均直徑約0.1MM左右。當鞋中底正被穿著受壓時,壓縮變形 (Compression Set)便開始出現。這是一個單向的非還原過程,下圖可以看到有關物料在顯微鏡下受壓,氣囊呈橢圓形,整體厚度減少。出現此現象的後果是,鞋底物料的回彈功能及吸震能力減弱;從後看,鞋的內外側厚度不能維持水平(如扁平足人仕,一般鞋的內側位會被壓扁一些,如左圖)。 最近5年,大品牌廠商的跑鞋鞋底,選擇的方向大多都是加強吸震力、回彈力及減少重量。犧牲的便會是其產品的耐用度。在物理學的作用與反作用力原則下,壓縮變形的速度只會加快。 要減慢壓縮變形的速度,可以考慮多買1-2對跑鞋,每對跑鞋隔2天或以上才穿,讓鞋中底物料有時間回復若干程度的結構;而鞋墊可以多配一對,可以替換性穿著,減慢物料耗損的速度。 最重要的,應定期帶鞋墊,連同較多穿著的鞋給矯形師作定期檢查,有需要會因應鞋底的磨蝕位再進行適當調整。家中有鞋底明顯磨蝕的,就唔好再穿著啦~
- 2020-10-15
『我啲鞋成日都蝕埋一邊,是否不正常?』
鞋底磨蝕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磨蝕速度取決於鞋底物料、活動劇烈度、穿著時間之外,腳部形態偏差,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都有直接關係。 鞋底不同區域的磨蝕原因可以看以下的圖片參考,但不表示你鞋底磨蝕必然是只由於以下列舉一項或以上的因素,因為腳形、步姿外,還會因應痛症、長短腳及慣性重心等影響腳部著地的互相影響。 鞋底蝕到什麼程度便需要更換?一般來說,鞋後跟一側磨蝕1CM左右,或鞋底橡膠耐磨層已磨穿透至中底層,便應需要更換新鞋。有些家長會將『哥哥唔啱著的鞋俾細佬穿』,如該鞋底已磨蝕到以上剛才所說的情況,便不應該這樣做了,因為可能會令穿著者步姿不穩,容易跌倒受傷。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鞋,就算穿著不同牌子時,都有不正常的磨蝕,或損耗得很快,那要多加注意了。
- 2020-09-29
「點解訂造鞋墊要成2千幾元?」
有關一件產品的真正價值,你覺得是「平」或「貴」,或是「物有所值」,視乎你對那件產品的了解程度,是否符合到你心目中的期望。 例如一對大牌子的二千幾元的跑步神鞋,名牌包裝、搵全世界最TOP的跑手作全球性示範、加上限量搶購式行銷手法,令唔少跑友為了某程度上的虛榮感及好奇心而想方設法希望擁有一對。「因為身邊的跑友買左,我又想要一對」的心態,凌駕了理性地想「其實呢款跑鞋的設計及鞋楦形狀是否適合我」,在跑步界好普遍。至於「值唔值」,我先不在此再討論,遲些再另開文詳述。 說回訂造鞋墊的價值,有人將花園街幾十元一對的鞋墊拿出來問我:同樣是鞋墊,點解價錢同你訂造的比較相差咁遠?!要令人較容易理解,我舉出一個例子:同樣都係藥,點解在街邊藥房賣的跟醫生給的藥價錢可以相差咁多?事實上,每一隻訂造鞋墊的價值,包括了: 你看得見、摸得到的經過超過30個電腦加人手工序一層層建立的高質素物料而成的精緻成品; 你感受得到的由訂造鞋墊給予每一隻腳的最適當承托力、姿勢改善後的舒適感; 間接節省你其他因形態偏差、姿勢不當而導致的潛在醫療開支; 要做到以上的價值,最關鍵的要素是提供訂造鞋墊的專家是否具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及耐性細心度等等。坦白說,這個要素是我們訂造鞋墊的價值最大的部份。 「免費是最貴的」,有痛楚,與其胡亂試,估估下,倒不如一步到位搵專家去快速解決問題,才是明智的做法。
- 2020-08-20
你有無在意過鞋墊的重量?
鞋墊是否輕身,不是很多人十分在意,但亦都是我選擇鞋墊物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考慮。 就如一對比較重的鞋,穿上腳後每一步提腿都覺得有點吃力,這樣子的鞋,無論賣點是如何健康云云,都不會走得舒服。 用作造鞋墊的物料其實有很多,有不少是很輕身(例如EVA),但其穿著壽命卻很短,即穿著不久後就會變形,失去回彈力。而這種物料的成本比較便宜,一般用作製造現成鞋墊;有些相反,輕身但太硬(例如碳纖),不能給予穿著者在行走時提供適當的緩衝。現在我中心內訂造鞋墊的應用物料,跟10年前比較,基本上沒有一種是一樣了。我要求的鞋墊,根據穿著者不同應用目的,除了要耐壓、耐彈外,重量比數年前減少了50%,希望每位客戶,尤其是用作運動、比賽的運動員,得到姿勢矯正的同時,都可以得到一種輕快感。 以下的圖片是用歐碼38碼,利用電子磅量度出來的數字,平均重量比兩隻毽子總和還要輕,我認為這是一個可接受的重量標準。當然,我亦不斷尋找更多可行的鞋墊物料,這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持續努力。
- 2020-08-01
『我明明無整親,點解最近膝蓋開始痛?』
我成日覺得,膝關節好似職場上的中層管理階層咁,成日承受由高層施加的,同時由下至上的壓力。長期的壓力往往會導致身心痛楚。膝關節是下肢一個大關節,有著大肌肉及韌帶固定,不易受傷。今次唔講急性(即創傷性)導致的膝痛,分享一下慢性的膝關節痛楚的主要成因: 🦵 骨關節炎 – 膝關節之軟骨勞損及退化引起炎症,痛位在膝內側較多; 🦵 臏骨炎(Patellar Tendinitis) – 臏骨筋腱發炎,經常跑上下坡、爬山運動員較常見此炎症,痛點一般在臏骨的下端位置; 🦵 髕骨軟化症(Chondromalacia Patella)- 髕骨背面覆蓋着一層軟骨,經過長時間的行走後,此軟骨很容易因大量摩擦刺激而誘發炎症疼痛,痛楚位置在膝前端及步行時髕骨咯咯作響(Popping),於上落斜坡時這些問題倍感嚴重。 🦵 髂脛束症候群 (IT band syndrome) – 位於下肢外側的髂脛束,因過度摩擦而引致膝關節外側痛楚及發炎腫脹,跑下坡時,痛楚會加劇。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慢性膝蓋痛。如我一開頭講,膝關節沒想像中那麼脆弱,大部份是由於工作上姿勢不當,例如搬運物件、長期在OFFICE坐,令膝關節屈曲太久、功能性長短腳、扁平足、X形腿等等導致。痛楚是結果,身為矯形師的專業便是透過力學檢查及電腦壓力分析,找出身體那個 / 那些位置出現問題,從根本解決形態及姿勢偏差,包括透過訂造矯形鞋墊、運動治療針對性強化肌力等,以紓緩,甚至預防未來再出現痛症的可能性。…
- 2020-07-22
青少年脊柱側彎是其中一種最困擾父母的問題
早期的側彎,如角度不大,家長一般較難察覺。在兒童發育期中,以下的情況家長會較易知悉其子女患有脊柱側彎: ❗️ 側彎的角度增加,令脊椎彎度及身體左右不對稱的特徵更明顯(例如高低肩、盤骨傾斜、一邊肩胛骨突出等),從後觀察子女在走路或坐在地上時會容易留意到; ❗️ 從『學童保健計劃』,或經其他有關專業人仕檢查; ❗️ 其子女反映上/下腰痛楚,或做某些動作引致不舒服 脊柱側彎不只是外觀的問題,其影響有機會導致: 😣 背部左右側肌肉不協調; 😣 容易疲累甚至產生痛症; 😣 補償性的盤骨傾斜導致功能性長短腳; 😣 扁平足及下肢結構偏差問題; 😣 較嚴重的側彎影響心肺功能; 😣 負面影響自信心及日常表現 一般而言,脊柱側彎的治療,根據其側彎的角度而有以下選擇: ✅ 物理治療 ✅ 脊醫治療 ✅ 脊柱側彎矯形腰背架 ✅ 運動治療 ✅ 中醫手法治療 ✅ 手術 (較嚴重情況) 脊柱側彎是一種較複雜的形態失調問題,單一專項治療是不足夠的。例如患有較明顯的脊柱側彎,除了需要矯形師提供訂造矯形腰背架外,亦要其他專業人士的參與,包括脊醫、運動教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