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唔少人嚟搵我,話朋友覺得佢行路姿勢『怪怪地』,所以想檢查確認一下邊度出現問題。 在站立時,最常見的形態問題,包括後跟傾斜、膝關節X形、內足弓偏低,甚至消失、『假肚腩』(盤骨前傾)等; 在行走時,最常見的問題是,內/外八字腳步態、高低肩、拖步、足尖走路等。 以上的問題,涉及的不只一兩個關節,或一兩組肌肉,而是整個足部或下肢結構出現偏差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即是說,如果將人體比喻成一輛車,我的工作就是要搵出邊粒螺絲或邊組零件出現問題。 就算是用了訂造鞋墊,肌力不足,或是核心肌群不平衡,都不能有效真正改善到站姿及步姿。因此我會安排每位訂造鞋墊的患者,予我們的資深運動教練在本中心的運動房進行一次免費的運動評估,建議針對性的強化及伸展動作。最重要的,是患者本人都要有心持之以恆地靠『被動式』的訂造鞋墊及『主動式』的適當運動,從根本上改善自身結構及姿勢。改善姿勢,一定要由改善身體偏差形態開始。有不少人有痛症,例如腰痛、膝頭痛、腳底痛等,試過找不同專科做治療,但過了一天又再痛番,不斷咁樣循環,斷唔到尾。呢啲情況,大多是由於沒有找到痛症的源頭,即是『行路姿勢差』、『結構異常』的主因。 以下是其中一位透過上述方式去解決腰背及腳跟痛的患者。經過2個月左右,背肌力量有改善,而盤骨前傾的角度亦已減少,而痛症因此而紓緩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具鼓勵性的結果,因為我的目標不是只解決問題,而是希望透過雙管齊下的方式去避免將來再發生相同的問題,甚至希望行路跑步都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陪了你好耐,如果有人批評你『行得唔好』,可以考慮搵我,我會俾一個客觀的答案你,幫你解決。
- 2020-06-17
『腰痛、腳痛左咁耐,點解仲未好番?』
有為數唔少的人見到我第一句問我此問題。事實上,一般問這一類問題的人,有痛症第一個找的不是我,而是其他專科:醫生、物理治療、中醫、跌打等,試過幾種不同治療後,才會想到鞋墊,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找我。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概念仍在香港很普遍。但要知道,凡涉及腰背、下肢痛症,尤其是在走路、運動時才發作的,痛楚代表著一個警號,是其中一處或以上的源頭形態偏差,導致姿勢不良而連鎖性引發。 其實有很多治療師都已透過治療幫患者紓緩痛楚了,但過不了兩三日後,由於患者姿勢本來就不太好,例如有扁平足、腰椎彎曲角度過大等,令放鬆了的肌肉、關節附近組織再度繃緊,痛楚又復發。治本的方法是,從根本改善姿勢,令走路力線變為正常,關節肌肉活動能力改善,自然長期下來,痛楚可有效紓緩。 而矯形鞋墊是患者在行走時,透過鞋墊內施加的矯正角度,將足部著地時的『力』推回一個較正常的位置,結果是令足部,以致整個身體結構都行得『靚左』。 一對有適當矯形效果的訂造鞋墊是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痛症的根本原因,從源頭改善,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金錢及時間,不斷循環地原地踏步。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有一段日子,建議試試找矯形師幫你詳細檢查本因,對症治療,避免走更多的冤枉路,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呀。
- 2020-06-16
『我明明唔肥,點解都會有肚腩?』
在香港,因為脂肪積聚形成的真肚腩見唔少,而有很多明明很瘦的,卻都有『肚腩』突了出來。這一種非脂肪積聚形成的現象,原因有幾個。 人體軀體有核心肌群,負責協助保持姿勢。如腹部及臀部肌力過弱,或對側的肌力太強,引致盤骨前傾,令腹部突出。而上背脊椎會形成補償性彎曲,出現寒背現象。 什麼類別人士較容易有以上情況?經常需要坐的人,大腿會長期呈提起狀態,使臀部肌肉過鬆;另外, 經常穿著高跟鞋的女性,小腿及後跟腱會過緊,身體重心以至盤骨會前傾,腰椎往後彎,肚便往前送。 另外有一類常有『假肚腩』的,是患有扁平足的人。由於下肢關節是環環相扣的,內足弓下陷會使小腿及大腿內旋,大腿前上端的肌肉群會令盤骨往下拉及前傾(如右圖)。 不少人自覺有肚腩便會不安,拼命做SIT UP,就算練到有6塊腹肌出來,都會有突肚及腰椎前彎現象,那樣便是努力放錯了地方,是形態偏差導致姿勢異常。 『假肚腩』的處理方式,包括訂造矯形鞋墊、針對性運動治療、改變穿鞋的習慣等。如果你不肯定自己的肚腩是否『假』的,可以找矯形師檢查,其實『真』、『假』肚腩都有機會改善到的。
- 2020-05-29
長短腳點樣處理?
長短腳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類。結構性是由於先天或後天意外創傷、手術後遺症等因素形成下肢左右某位置的骨骼長度不一致;而功能性長短腳可以是由於左右腳足弓高度不同,或脊椎左右側肌力不對稱令盤骨有高低,導致身體往其中一側傾斜。患有長短腳的患者,功能性佔大多數。 長短腳的人仕,如其中一主因是由於肌力不平衡,建議脊醫、物理治療及運動治療外,在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另外配合穿著加高的輔助工具幫助行走。 如因腳內足弓兩側高度差異而導致之長短腳,可以配製訂造矯形鞋墊解決。如果下肢左右的差距不多於1吋 (2.5CM)的話,利用加高鞋墊放入鞋內可以紓緩不平衡的問題。 在家中或在室內,需要穿著拖鞋,訂造拖鞋及在短的一側鞋底加高是不錯的解決方法。不過由於拖鞋在穿著時的穩定性較低,加高的幅度一般不建議超過3吋(7.5CM)。 而外出走路的鞋,包括皮鞋、休閒鞋、運動鞋等,某些鞋底可以加高,而可加高的尺度亦可比訂造鞋墊及拖鞋更多。需要加高的幅度愈多,用作加高的物料重量、耐用度(即穩定性)及設計技巧就愈要多考慮。而且不是每一款鞋鞋底都可以加,要評估想要被加高的鞋本身的鞋底物料、形狀等……所有所有都是一門學問。 其實香港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長短腳都很常見。平時工作的姿態不當、缺乏運動都會容易令肌力不平衡、筋腱過緊等都市病出現。我們亦有電腦儀器幫助檢查身體左右側不對稱的嚴重程度,及早作出糾正及適當處理,避免長短腳導致的惡性循環出現。
- 2020-05-19
阿基里斯腱炎 (Achilles Tendinitis) – 不是跑手都會患上
阿基里斯腱,亦有人稱為後跟腱,是下肢最大的筋腱組織。在走路、跑步及跳躍動作時,小腿腓腸肌等會收縮,透過阿基里斯腱扯起後跟骨,將身體重心往上或往前移動。由於蹬前或跳起的動作涉及一定程度的爆發力,以及一條筋腱就要將全身重量移動,相對地此筋腱每一下承受的拉扯速度及力度都非常大。 由於此筋腱反覆承受壓力,最常見的受傷原因是「過度使用(over use)」及「退化老化(degeneration)」。 阿基里斯腱發炎位置是在後跟骨上端,主要的症狀包括: 早上起床時此筋腱會感到僵硬痛楚; 痛楚程度跟活動量成正比(雖然一開始行一會warm up後感覺好一些); 阿基里斯腱會變粗、紅腫及用手指從筋腱兩側輕壓會感到痛楚; 長期缺乏適當處理,會衍生骨刺 要分辨自己是屬於阿基里斯腱發炎或是哈格倫氏症候群的話,最大的分別是:哈格倫氏症候群的痛點是外側位,以及同鞋磨擦才會痛;而阿基里斯腱主要的痛點是在筋腱中央或內側位,會愈行愈痛那一種。 什麼人是高危一族? 小腿肌肉過緊,導致阿基里斯腱長期拉扯; 運動員,包括跑手及需要跳躍的運動較常見(特別是缺乏做運動前伸展); 扁平足/ 足弓過低,令阿基里斯腱承受不平均的拉扯力 (尤其是內側位痛); 經常穿著高跟鞋,使阿基里斯腱容易過緊; 年齡愈大,阿基里斯腱愈弱,容易受傷 此筋腱一旦受傷,因為始終需要行走,而此部位的血液循環比較差,復原速度會較慢。以下方式有助加快康復速度: 休息。筋是要養的。停止衝擊力(例如跑步、跳躍)的運動最少大約4星期,有助消炎;…
- 2020-05-14
尾趾囊腫 (Tailor’s Bunion)
不知為何,這個是最近頗為常見的問題。尾趾囊腫是指第五蹠骨頭端骨質增新,而小趾骨呈內翻方向,這個呈“V”狀變形會令第五蹠骨關節頭位置的滑囊組織受磨擦而發炎。 導致尾趾囊腫的原因,包括以下數點較常見: 遺傳或先天的因素; 足部形態異常結構,例如扁平足、前足內旋; 經常穿著前掌較窄或太高跟的鞋類,或穿鞋時沒有把腳固定好,走路/跑步時腳步會往前推,令尾趾蹠骨頭端與鞋的摩擦加劇; 小腿肌肉過緊,步姿不當 患有此痛症的,女性比男性更多,可能是鞋的因素很重要;但男性出現此問題的都不少,而且有很多的CASE是患者所穿的鞋類一直已是闊頭款。那麼,在經過姿勢及力學檢查後,發現尾趾囊腫都同時會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扁平足的結構,令腳部韌帶過鬆,而關節無法有效在步態上適時鎖定,導致小關節(包括尾趾)容易變形。 要好好地處理尾趾囊腫,以下是部份建議的方式: 鞋:選擇闊頭及低後跟的鞋,確保前掌有足夠的闊度; 鞋墊:選擇有橫足弓及內足弓支撐的鞋墊,有助固定足部結構,穩定步姿; 伸展按摩:尾趾囊腫週邊的肌肉群是偏緊的,適當按摩及伸展有助紓緩痛症 如痛楚情況嚴重,應尋求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治療。
- 2020-05-12
哈格倫氏症候群(Haglund’s disease) – 跑手的惡夢
很多跑友都有此問題,不幸的是,患上此炎症,往往要迫住休息一後長時間才可以恢復運動。本人就是此炎症的受害者,完全休息沒法跑一個多月,才感覺有些進展。 什麼是哈格倫氏症候群?如果你後跟後端,即是後跟骨及阿基里斯肌腱的接觸位置有一突出的堅硬物,按壓時會痛,走路、跑步會痛,足尖站立的動作會更痛,出現紅腫現象等,那你很大可能已是患上此症狀。 人體的筋腱及骨骼之間有很多滑囊組織作降低摩擦用途。後跟骨如因不斷承受摩擦,例 如和鞋的後跟位摩擦而導致骨質增新及變大。外觀上會有一塊硬物在後跟處突出來,但不一定會痛;但是,如跑手、運動員或需要經常走動的人士,阿基里斯肌腱近後跟骨處的滑囊組織會不斷和此新增的小骨塊摩擦,導致滑囊炎症。 以下幾種情況容易患上哈格倫氏症候群: 經常穿著後跟質地過硬的鞋,令後跟上端經常承受大量摩擦; 後足內旋 (heel supination),腳外側過份受力; 阿基里斯肌腱過緊,令後跟骨走路時承受過大拉扯力; 高弓足人士 治療方式: 控足能力較好的鞋類,穩定關節及阿基里斯肌腱的活動範圍; 穿著特別設計的鞋墊,減少阿基里斯肌腱拉扯及後足內旋角度等; 休息至少6星期 (本人情況都是休跑6星期後,感覺真的是好些); 慢慢進行一些伸展運動; 如有需要,物理治療及骨科醫生的進一步治療
- 2020-05-09
扁平足大家都聽得多,高弓足你們又知道幾多?
扁平足是在近年愈來愈受社會重視的足患。不少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小朋友患有扁平足而為他們訂配矯形鞋墊。固然扁平足會引致一定問題,例如脚跟痛、易疲勞等。這令不少人認為足弓愈高代表愈健康,但其實足弓過高同樣會引起不少問題,以下會帶大家了解甚是是高弓足及其帶來的問題。 高足弓是扁平足的相反,患者足部的內側足弓過高,與正常足比較,足弓明顯更高,足部貼地面積較少。嚴重的甚至令足外側(腳趾尾)離地,令脚受力不平均,足前掌及後跟壓力加大,容易腳痛。這類患者因足部接觸地面面積較少,而整體足部絡構較為僵硬,故走路不平穏,容易「咬柴」。另外,高弓足患者的脚形 容易令整隻足部向外翻,壓力集中在足部外側,所以一般高弓足的鞋底 外側磨損會較多。另外,小腿、大腿肌肉因需保持平衡而長期緊繃,也容易令 患者感覺酸軟。而患者亦會因脚形容易有O型腿,雙腿膝蓋距離較大,容易做成膝蓋發痛。高弓足主要和遺傳有關,如父母有高弓足,子女一般都有較高足弓。但一些疾病如糖尿病、神經病變令肌力不平衡,亦有機會形成高弓足。 患有高足弓的患者可使用具吸震性的鞋墊,減少足前掌及後跟所受壓力。如患者同時有O型脚或出現痛症,可用訂造鞋墊控制足部外翻角度,從而減輕O型脚的程度。而當患者發現自己的鞋底外側磨損嚴重時,亦應立刻將鞋更換。最後,如有小腿、大腿緊繃,可做小腿肌腱伸展運動。
- 2020-05-04
穿人字拖會改善拇趾外翻?
有時會有客問我此問題,因為覺得著人字拖會分開拇趾二趾,望落去感覺好似改善左。 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要知道,著人字拖行路時,要靠用腳趾公及第二足趾夾住膠帶才行到,這樣會令足趾的內收拇趾肌 (如圖)愈來愈緊,反而有可能令拇趾外翻加劇。 另外,如人字拖腳面的膠條較幼,起步時因為想無咁容易“甩鞋”,腳趾會或多或少抓住鞋面,使足趾底部肌肉更緊,拇趾反而更容易往外拉。 而大部份的人字拖設計是鞋底薄身,而且是一塊平面膠,沒有足夠的吸震能力之餘,承托力亦欠奉。就算個款又型又靚,著到腳痛,著到腳趾變型,值得嗎? 如果選擇拖鞋,可以考慮有後跟帶的,加上鞋面包裹腳背較多的款式,以增加走路時足部在鞋內的穩定性。而人字拖,則可免則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