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為數唔少的人見到我第一句問我此問題。事實上,一般問這一類問題的人,有痛症第一個找的不是我,而是其他專科:醫生、物理治療、中醫、跌打等,試過幾種不同治療後,才會想到鞋墊,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找我。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概念仍在香港很普遍。但要知道,凡涉及腰背、下肢痛症,尤其是在走路、運動時才發作的,痛楚代表著一個警號,是其中一處或以上的源頭形態偏差,導致姿勢不良而連鎖性引發。 其實有很多治療師都已透過治療幫患者紓緩痛楚了,但過不了兩三日後,由於患者姿勢本來就不太好,例如有扁平足、腰椎彎曲角度過大等,令放鬆了的肌肉、關節附近組織再度繃緊,痛楚又復發。治本的方法是,從根本改善姿勢,令走路力線變為正常,關節肌肉活動能力改善,自然長期下來,痛楚可有效紓緩。 而矯形鞋墊是患者在行走時,透過鞋墊內施加的矯正角度,將足部著地時的『力』推回一個較正常的位置,結果是令足部,以致整個身體結構都行得『靚左』。 一對有適當矯形效果的訂造鞋墊是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痛症的根本原因,從源頭改善,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金錢及時間,不斷循環地原地踏步。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有一段日子,建議試試找矯形師幫你詳細檢查本因,對症治療,避免走更多的冤枉路,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呀。
- 2020-05-29
長短腳點樣處理?
長短腳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類。結構性是由於先天或後天意外創傷、手術後遺症等因素形成下肢左右某位置的骨骼長度不一致;而功能性長短腳可以是由於左右腳足弓高度不同,或脊椎左右側肌力不對稱令盤骨有高低,導致身體往其中一側傾斜。患有長短腳的患者,功能性佔大多數。 長短腳的人仕,如其中一主因是由於肌力不平衡,建議脊醫、物理治療及運動治療外,在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另外配合穿著加高的輔助工具幫助行走。 如因腳內足弓兩側高度差異而導致之長短腳,可以配製訂造矯形鞋墊解決。如果下肢左右的差距不多於1吋 (2.5CM)的話,利用加高鞋墊放入鞋內可以紓緩不平衡的問題。 在家中或在室內,需要穿著拖鞋,訂造拖鞋及在短的一側鞋底加高是不錯的解決方法。不過由於拖鞋在穿著時的穩定性較低,加高的幅度一般不建議超過3吋(7.5CM)。 而外出走路的鞋,包括皮鞋、休閒鞋、運動鞋等,某些鞋底可以加高,而可加高的尺度亦可比訂造鞋墊及拖鞋更多。需要加高的幅度愈多,用作加高的物料重量、耐用度(即穩定性)及設計技巧就愈要多考慮。而且不是每一款鞋鞋底都可以加,要評估想要被加高的鞋本身的鞋底物料、形狀等……所有所有都是一門學問。 其實香港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長短腳都很常見。平時工作的姿態不當、缺乏運動都會容易令肌力不平衡、筋腱過緊等都市病出現。我們亦有電腦儀器幫助檢查身體左右側不對稱的嚴重程度,及早作出糾正及適當處理,避免長短腳導致的惡性循環出現。
- 2020-04-15
拇趾外翻,令你走路姿勢變差!
拇趾外翻是指腳大拇趾的蹠骨頭及足趾骨之間的關節因脫位而導致往外方向變形。根據本港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1000名女性當中,約有36%患有不同程度的拇趾外翻。而40歲或以上女士比較多出現痛症及連鎖後遺症。至於成因,約有90%是因為家族遺傳,而穿著高跟尖頭鞋的,會令已出現的拇趾外翻程度惡化;而本身沒有家族性的拇趾外翻,只有2.8%是會只因穿高跟尖頭高跟鞋而導致。即是說,遺傳因素是關鍵起因。 拇趾外翻是如何發生的呢?大拇趾兩側都有肌肉,簡單來說,如果大拇趾在走路時,因扁平足、寬扁足等令拇趾內側受壓而拉扯,同時拇趾外側肌肉往外收縮,長期重複此不平衡的推拉力,會使大拇趾在推進身體時不能做到足夠的往上屈曲幅度,鎖定不到前掌關節,整個身體的重量及沖擊力便落到前掌底蹠骨範圍。 當大拇趾因拇趾外翻而發揮不到應有活動能力,自然其他足部關節要作出補償性活動。整個足部結構不穩定,會令小腿長期內旋,連帶膝蓋、大腿承受向內旋轉力量,大腿內側端肌肉過緊,導致盤骨往前傾,腰椎弧度加大,引致腰痛、步姿不良等連鎖後遺症。 因此,拇趾外翻並非只是外觀不好看的問題,從生物力學原理,會導致不同區域及程度的痛症及傷害。 如果絕大部份的拇趾外翻成因是家族遺傳,那是否代表沒法治療?其實大部份的拇趾外翻症狀,尤其是初發者,可以透過非手術方式去紓緩或矯正。家族遺傳性的拇趾外翻患者,以我大量臨床觀察,發現大部份都同時患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寬扁足。要令大拇趾在走路時發揮到正常的活動範圍,一對有足夠的足弓承托能力的鞋墊是必須要的。 而在家中及室內,選擇良好設計的拇趾外翻矯正器,及用拇趾伸展帶,目的都是盡量放鬆大拇趾外側的肌肉群,減少大拇趾向外收縮而加速外翻變形的機會。 拇趾外翻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非還原病變力學問題,建議及早處理,否則外翻程度愈大,衍生的後遺症會愈多。
- 2019-08-01
蹠骨痛症 (前掌底部痛症)
前掌底部痛症主要位置是腳掌底最前,腳趾後的區域。原因有很多,經常需要跳躍的運動員、常穿高跟鞋的女仕、患有扁平足的人士等,所以這症狀很常見。 早前本中心有一位患有此類痛症的年輕人求助,經了解,他喜歡運動:網球、羽毛球等,同時患有扁平足。(附圖) 矯形師給予以下建議: 足部壓力因扁平足而較集中於前掌,使前掌變闊,橫足弓亦有下陷的情況。因此,選購鞋類應有充足的前掌空間,鞋身不宜過於修身;後跟柸應較硬,以保護後跟,和避免後跟外翻的問題加劇。 不能忽視伸展運動的重要性。足底肌肉和筋膜因扁平足被過份拉扯,多做伸展運動能減少其拉扯感,避免過勞和受傷導致的痛症問題。 配合矯形鞋墊,承托足弓,重整足底的壓力分佈,減輕痛症。 穿著鞋墊後再跟進,他的評語:足弓感到承托,痛楚減輕。
- 2019-06-26
彈性練力帶的應用
彈性練力帶的應用 香港人工作繁忙,屋企空間狹窄,以致香港人很少做運動。缺乏運動導致身體肌力不足,難以支撐身體,造成寒背等問題,而同時欠缺肌力支撐亦會増加關節負擔,引致腰、膝關節痛問題。其實做運動可以很簡單,只要配合一些運動用品如近年比較流行的練力帶,即可在狹小的空間進行鍛練肌力的運動。以下為大家介紹幾個使用練力帶鍛練大腿和背部的運動。 鍛練大腿肌肉運動 方法:坐在椅子上並保持腰部挺直, 腰部與大腿成90°,然後,將練力帶一端縛在椅子的腳上,另一端則縛在小腿上,最後伸直小腿,維持十秒後放下,重復三至五次。 用途:此運動用於鍛練大腿肌肉,減輕膝關節負擔。 鍛練肩背肌肉運動 方法1: 開始時雙手各握運動練力帶一端放在胸前,然後同時盡量拉開雙手並維持十秒後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