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足部骨骼及肌肉發展一般發育至15歳左右已完全定形。如因先天性及遺傳因素而患有功能性扁平足(即是非骨骼結構異常或變形),理論上來說,愈早矯愈好。 兒童在六歳左右,足部形態應和成年人正常足的形態一樣,包括有明顯的內足弓,後跟骨在站立時應在垂直的狀態。而內足弓在此階段過低(稱為寛扁足),甚至內足弓完全下陷(稱為扁平足),同時後跟往內側傾斜,可確定為足部形態偏差,需要及早矯正。 為何扁平足要及早矯正?對兒童發展有何問題?由於兒童骨骼仍處於發展期,各組織柔軟度亦較高,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例如腳痛,膝蓋痛等。但患有扁平足的足部長期在行走時由於鎖不到某關節,令走路,做運動時下肢肌肉筋腱會較為吃力,浪費額外的能量作推進身體,可能導致易疲累,易跌倒等症狀。有研究更顯示,扁平足更有可能會影響身高發展,高低膊走路,進而視力平衡亦可能受連鎖牽連! 矯形的黃金期,6-7歳左右比較好。我會偏好為此階段兒童選擇訂造矯形鞋托,因鞋托物質較硬,而且包得較高,而此歳數兒童的骨骼結構較柔軟,少有適應性方面的問題出現。透過矯形鞋托扶正傾斜了的後足,內足弓自然會矯正。加上配合適當的足部肌肉附化運動,兒童扁平足矯正的機會亦會提昇。 而矯形鞋托,需要取足模訂造配裝的。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找矯形師查詢。
- 2021-01-27
跑鞋中底有壓縮變形問題?
我成日都同啲客講,一對功能上點樣完美的鞋墊,都要有一對良好設計同物料的鞋配合,才100%發揮到對你的效果。 美國一位足病治療師Dr. Kirby,他亦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此事實。從70年代起,尤其是跑鞋界,鞋中底選材由EVA (Ethylene vinyl acetate),TPU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發展到近期NIKE採用在Vaporfly/Alphafly的Pebax (Polyether block amide),都有不同速度的壓縮變形 (Compression Set)問題存在。 工廠製作中底時,不論選擇以上任種一種物料,都會有空氣注入發泡的結構層內,氣囊平均直徑約0.1MM左右。當鞋中底正被穿著受壓時,壓縮變形 (Compression Set)便開始出現。這是一個單向的非還原過程,下圖可以看到有關物料在顯微鏡下受壓,氣囊呈橢圓形,整體厚度減少。出現此現象的後果是,鞋底物料的回彈功能及吸震能力減弱;從後看,鞋的內外側厚度不能維持水平(如扁平足人仕,一般鞋的內側位會被壓扁一些,如左圖)。 最近5年,大品牌廠商的跑鞋鞋底,選擇的方向大多都是加強吸震力、回彈力及減少重量。犧牲的便會是其產品的耐用度。在物理學的作用與反作用力原則下,壓縮變形的速度只會加快。 要減慢壓縮變形的速度,可以考慮多買1-2對跑鞋,每對跑鞋隔2天或以上才穿,讓鞋中底物料有時間回復若干程度的結構;而鞋墊可以多配一對,可以替換性穿著,減慢物料耗損的速度。 最重要的,應定期帶鞋墊,連同較多穿著的鞋給矯形師作定期檢查,有需要會因應鞋底的磨蝕位再進行適當調整。家中有鞋底明顯磨蝕的,就唔好再穿著啦~
- 2020-10-15
『我啲鞋成日都蝕埋一邊,是否不正常?』
鞋底磨蝕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磨蝕速度取決於鞋底物料、活動劇烈度、穿著時間之外,腳部形態偏差,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都有直接關係。 鞋底不同區域的磨蝕原因可以看以下的圖片參考,但不表示你鞋底磨蝕必然是只由於以下列舉一項或以上的因素,因為腳形、步姿外,還會因應痛症、長短腳及慣性重心等影響腳部著地的互相影響。 鞋底蝕到什麼程度便需要更換?一般來說,鞋後跟一側磨蝕1CM左右,或鞋底橡膠耐磨層已磨穿透至中底層,便應需要更換新鞋。有些家長會將『哥哥唔啱著的鞋俾細佬穿』,如該鞋底已磨蝕到以上剛才所說的情況,便不應該這樣做了,因為可能會令穿著者步姿不穩,容易跌倒受傷。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鞋,就算穿著不同牌子時,都有不正常的磨蝕,或損耗得很快,那要多加注意了。
- 2020-09-29
「點解訂造鞋墊要成2千幾元?」
有關一件產品的真正價值,你覺得是「平」或「貴」,或是「物有所值」,視乎你對那件產品的了解程度,是否符合到你心目中的期望。 例如一對大牌子的二千幾元的跑步神鞋,名牌包裝、搵全世界最TOP的跑手作全球性示範、加上限量搶購式行銷手法,令唔少跑友為了某程度上的虛榮感及好奇心而想方設法希望擁有一對。「因為身邊的跑友買左,我又想要一對」的心態,凌駕了理性地想「其實呢款跑鞋的設計及鞋楦形狀是否適合我」,在跑步界好普遍。至於「值唔值」,我先不在此再討論,遲些再另開文詳述。 說回訂造鞋墊的價值,有人將花園街幾十元一對的鞋墊拿出來問我:同樣是鞋墊,點解價錢同你訂造的比較相差咁遠?!要令人較容易理解,我舉出一個例子:同樣都係藥,點解在街邊藥房賣的跟醫生給的藥價錢可以相差咁多?事實上,每一隻訂造鞋墊的價值,包括了: 你看得見、摸得到的經過超過30個電腦加人手工序一層層建立的高質素物料而成的精緻成品; 你感受得到的由訂造鞋墊給予每一隻腳的最適當承托力、姿勢改善後的舒適感; 間接節省你其他因形態偏差、姿勢不當而導致的潛在醫療開支; 要做到以上的價值,最關鍵的要素是提供訂造鞋墊的專家是否具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及耐性細心度等等。坦白說,這個要素是我們訂造鞋墊的價值最大的部份。 「免費是最貴的」,有痛楚,與其胡亂試,估估下,倒不如一步到位搵專家去快速解決問題,才是明智的做法。
- 2020-07-15
姿勢改善的重要性
最近有唔少人嚟搵我,話朋友覺得佢行路姿勢『怪怪地』,所以想檢查確認一下邊度出現問題。 在站立時,最常見的形態問題,包括後跟傾斜、膝關節X形、內足弓偏低,甚至消失、『假肚腩』(盤骨前傾)等; 在行走時,最常見的問題是,內/外八字腳步態、高低肩、拖步、足尖走路等。 以上的問題,涉及的不只一兩個關節,或一兩組肌肉,而是整個足部或下肢結構出現偏差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即是說,如果將人體比喻成一輛車,我的工作就是要搵出邊粒螺絲或邊組零件出現問題。 就算是用了訂造鞋墊,肌力不足,或是核心肌群不平衡,都不能有效真正改善到站姿及步姿。因此我會安排每位訂造鞋墊的患者,予我們的資深運動教練在本中心的運動房進行一次免費的運動評估,建議針對性的強化及伸展動作。最重要的,是患者本人都要有心持之以恆地靠『被動式』的訂造鞋墊及『主動式』的適當運動,從根本上改善自身結構及姿勢。改善姿勢,一定要由改善身體偏差形態開始。有不少人有痛症,例如腰痛、膝頭痛、腳底痛等,試過找不同專科做治療,但過了一天又再痛番,不斷咁樣循環,斷唔到尾。呢啲情況,大多是由於沒有找到痛症的源頭,即是『行路姿勢差』、『結構異常』的主因。 以下是其中一位透過上述方式去解決腰背及腳跟痛的患者。經過2個月左右,背肌力量有改善,而盤骨前傾的角度亦已減少,而痛症因此而紓緩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具鼓勵性的結果,因為我的目標不是只解決問題,而是希望透過雙管齊下的方式去避免將來再發生相同的問題,甚至希望行路跑步都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陪了你好耐,如果有人批評你『行得唔好』,可以考慮搵我,我會俾一個客觀的答案你,幫你解決。
- 2020-05-06
脛後肌炎 (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itis)
最近有跑友患上此問題,其實此情況在跑手間比較普遍。脛後肌炎比較常見的症狀如下,如果你有2項或以上是“YES”,你需要留意了: 足踝後內側位置走路或跑步後疼痛; 按壓足踝後內側位置會感到痛楚; 足部做外翻 (即偏離人體中線)的動作會感到痛楚; 足部做背屈 (向上翹)的動作會有緊繃感; 較嚴重會在患處有紅腫現象 有很多人會將脛後肌炎和足踝內側韌帶拉傷混淆。事實上,足踝內側群的五條韌帶構成所謂的「三角韌帶」,結構組織很強韌,除非是承受極大的拉扯力或直接撞擊,否則不容易受傷。 為何會導致脛後肌發炎?要知道,脛後肌是從小腿後端一直往下走,經過內踝的後緣與下緣,連接到舟狀骨與蹠骨中段,扮演支撐足弓的重要角色,是支撐中足的最主要構造,也是穩定足踝關節的重要肌肉之一。在日常走路及跑步中,如支撐 足弓的結構太弱,例如足部韌帶過鬆、肌力不足、扁平足/寬扁足等,令脛後肌負荷過量而成脛後肌腱病變,導致發炎。如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脛後肌長期承受的拉扯力會令足弓結構不能有效鎖定,引致惡性循環,有機會令扁平足的程度加劇,影響步姿以至日常生活。 要處理此問題,第一:穿著具有足夠承托力的訂造矯形鞋墊,透過承托足弓及舟狀骨,有效減少脛後肌腱的拉扯,矯正步姿及幫忙消炎;第二,每日都要進行針對脛後肌的按摩,放鬆有關肌肉,將有助減少脛後肌腱的繃緊程度 (如圖);如果痛症比較嚴重及有明顯紅腫等現象,建議看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等作處理。
- 2020-05-04
穿人字拖會改善拇趾外翻?
有時會有客問我此問題,因為覺得著人字拖會分開拇趾二趾,望落去感覺好似改善左。 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要知道,著人字拖行路時,要靠用腳趾公及第二足趾夾住膠帶才行到,這樣會令足趾的內收拇趾肌 (如圖)愈來愈緊,反而有可能令拇趾外翻加劇。 另外,如人字拖腳面的膠條較幼,起步時因為想無咁容易“甩鞋”,腳趾會或多或少抓住鞋面,使足趾底部肌肉更緊,拇趾反而更容易往外拉。 而大部份的人字拖設計是鞋底薄身,而且是一塊平面膠,沒有足夠的吸震能力之餘,承托力亦欠奉。就算個款又型又靚,著到腳痛,著到腳趾變型,值得嗎? 如果選擇拖鞋,可以考慮有後跟帶的,加上鞋面包裹腳背較多的款式,以增加走路時足部在鞋內的穩定性。而人字拖,則可免則免了。
- 2020-04-29
你有無X形/ O形腿的困擾?
都唔知是否好多女仔小時候看日本卡通片太多,最近電視返播少女卡通片發現少女都很喜歡X形腿姿勢,可能這樣會顯得可愛一點(?)事實上,去日本旅行,都見到很多女性有意無意都有X形腿的步姿,有部份加上有內八字步態,每一步都好似想跌咁,真有點為佢擔心。 什麼是X形腿?O形腿?還有叫XO形腿的?? 可以看下面的圖片容易理解: 正常下肢結構是,兩條腿合攏時,膝關節之間應有大約一隻手指的闊度,或剛好並貼。 O形腿是足踝並靠時,膝關節之間有超過2隻或以上的空間; X形腿是指,足踝並靠,膝關節會有不同程度的重疊; XO形腿,是比較複雜的問題,除了有膝外翻外,同時有小腿骨內彎的形態問題。 從力學上看,X形, O形及XO形的問題主要是走路時身體重心會錯誤放在膝關節內/外側,導致膝蓋兩側的韌帶拉扯力不平衡、而膝關節之間的內外側空間不一致,加速軟骨勞損,較嚴重的情況是形成骨關節炎症。 至於原因,足部形狀問題,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令小腿沒法在一個正常的力學環境下成長要改善走形態及走路姿勢,以下數個方式都會有幫助 (如圖):而導致偏差;加上日常生活上,錯誤的坐姿、睡姿會讓X形, O形及XO形腿惡化。 而小腿及大腿有多組肌肉,如內/外側的肌力失衡,都會造成形態變化加劇。 要改善走形態及走路姿勢,以下數個方式都會有幫助 (如圖): 👉🏼鞋墊設計提供適當內/外斜度,以直接減少力學上的受力點; 👉🏼運動鍛鍊,有助改善不平衡的內/外側肌力; 👉🏼較嚴重的膝關節變形可能要以手術及更換人工關節方式解決當然,成人的X/O形腿等問題,愈早正視愈好。結構性失衡,只會令相關退化及勞損問題加速發生,連鎖性地影響腰背及足部組織,導致行路步姿愈來愈差。如果你們不肯定自己是否有此類問題,歡迎你們拍照及走路video…
- 2020-04-29
有關鞋墊的10種錯誤概念 (下)
6. 鞋墊著到對腳唔痛就唔再穿著 功能性鞋墊的穿著目的,是要改善你行走的姿勢,痛症才會改善。有一日行路無再無痛,很多人以為好番,但係事實上腳形仍有偏差,即是扁平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停用鞋墊,行一陣姿勢又差番,咁樣痛症會容易返發的。最好的在穿著鞋墊時,如果痛症減少,就要開始做一些下肢肌力強化運動,以慢慢減少足部對鞋墊的依賴性。 7. 先買鞋才配鞋墊,還是先配鞋墊才買鞋? 鞋墊是按穿著者的需要目的而選擇,即是在購買現成或訂造鞋墊的過程中,要考慮的首要應該是『點樣的鞋墊設計才合適我?』。選擇了鞋墊後,才去找一對可以放得放的鞋,才是合理的次序。 8. 我朋友著某牌子的鞋墊著得舒服,我跟佢買 一句講晒:佢著得舒服唔代表你都著得舒服。同一道理,某牌子比賽跑鞋,只因世界級跑手又著,身邊的跑友又著,一窩蜂地去買,有不少之後對腳著到腳痛嚟搵我問點解。每人腳型不同,肌力不同,步姿亦不同,同一款鞋或鞋墊肯定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情況。最簡單的,可以試穿,有不良反應就要停用,或找專業人士檢查一下。 9. 某店舖用加熱定型方式幫我造左對訂造鞋墊,話係矯到腳形。 加熱定型的意思,即是指鞋墊本來有一個基本形狀,或是像一張紙咁扁平狀的,經過熱風鎗或焗爐加熱後,可有限度地改變形態,根據腳部而定形。感覺上好像是按腳形訂製,及可即時俾到個客,但從足科矯形的角度看,提供力學矯正的效果比較差,及鞋墊壽命會較短。如果希望獲得一對真正矯形的鞋墊,直至現在的技術,都是需要套取腳模,交到工場製作,完成後送回中心配試。經過上述過程造出來的鞋墊一般都是承托力及其壽命為最理想的。 10. 腳痛著鞋墊後就會唔再痛 這個是有不少人對鞋墊的『合理的期望』的落差問題。腳痛穿著合適設計的鞋墊是有助減少痛楚,但要清楚痛楚的原因可以包括組織累積性勞損而發炎、肌力不足而導致姿勢不當受傷、足部某區域長期受壓等。只靠鞋墊是有用,但不足夠,需要配合其他,例如物理治療、運動鍛鍊、穿著合適的鞋類等等去一併幾管齊下去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