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除左需要注意日常飲食、控制血糖指數之外,足部護理亦不可忽視。若不妥善控制血糖,就很有機會引致「糖尿病腳」,嚴重時可令傷口潰瘍,或需截肢保命。但其實只要恆常檢查雙腳和及早處理傷口,便能大大減少截肢機會。 當血糖指數長期處於高企和缺乏控制的情況下,身體血液循環便會受到影響、神經線受到破壞 (神經麻木)、雙腳感覺變差,或會影響下肢肌肉正常運作。患者有時更會因此而未能察覺雙腳受傷,增加傷口受細菌感染的風險。不少糖尿病患者的雙腳更會因走路時壓力分佈不平均而導致腳底厚皮增生或生雞眼。若沒有妥善處理這些厚皮及雞眼,便會導致皮膚受損,演變成傷口。 不少人遇上厚皮或雞眼問題時都會選擇自行「操刀」,用刮刀批走厚皮或以雞眼藥水/雞眼貼治療雞眼。若以上方法使用不當,不單會令皮膚受損,繼而受細菌感染,令有關情況變得更複雜,令其部位更痛。所以雞眼厚皮切勿胡亂「自療」,應向專業人士求助。 其實日常足部護理並不困難,更不需要特別的醫療設備。為雙腳進行檢查時,應先清潔雙手,大家只需每日檢查雙腳腳面及腳底皮膚,留意是否有雞眼或厚皮增生,雙腳皮膚若太乾燥,可用潤膚膏保持皮膚健康。另外,腳趾之間需要保持乾爽,以免受真菌感染,引致灰甲及「香港腳」等問題。如發現腳上有小傷口,可用酒精消毒片進行簡單消毒然後貼上膠布。但如果傷口發紅發熱發腫,便需要盡快尋求醫生幫助。
- 13/11/2018
有關中風引起的行走困難知多少
有關中風引起的行走困難知多少 現代人生活作息的不定時,不良的飲食習慣以及缺少運動都導致了「中風」年輕化這一問題愈趨嚴重,不少三、四十歳的人都曽經「中風」。「中風」會引起很多不同的併發症,嚴重的更有機會因「中風」導致死亡。而眾多因「中風」引起的併發症中, 因「中風」做成的行走困難是比較常見的。而以下會介紹導致行走困難的原因及治療方法。 「中風」,較正式的名稱為腦血管病變/腦血管意外,是指因腦部缺血而造成的腦細胞死亡。「中風」亦分為兩種,一種是由血管阻塞所造成的缺血性腦中風;一種是由出血所造成的出血性腦中風。兩者皆有機會造成腦部創傷。如果腦部負責下肢活動的部份受傷則有機會導致行走困難。而一般中風患者很容易跌到,原因是下肢肌肉因為腦部創傷而失去控制能力,足踝關節因重力而跖屈,令下肢長度増加,而下肢肌肉又無力在走路時將足部提起,在走路時就容易被揢到。而長期跖屈更有機會形成關節僵硬,令患者被揢到的機會増加。 因中風而形成的行走困難有幾種方法治療,首先在物理治療師協助下進行下肢的訓練,恢復對下肢肌肉的控制,重新學習走路。而另一方面,接受上肢的訓練並學習使用拐杖等附助步行的工具,以令患者更容易走路。而為令患者不容易因跖屈而跌到,患者需配戴腳托。一般腳托質地較硬,用於保持患者足部與小腿之間成90゜。而為増加硬度用以防止足踝跖屈,因此腳托會需要一定厚度,這令一般需要配戴腳托的患者難以穿鞋。 其實,要穿戴腳托就必需要一雙適合的鞋配合。首先,鞋内的深度要足夠深,另外鞋中原有的鞋墊最好能夠被取出,以確保鞋内有足夠位置容納腳托和患者的足部。最後,鞋的鞋口最好能大幅度打開,方便患者穿着。
- 13/11/2018
如何找一對「合腳」的鞋子? (上篇)
相比起10多年前,現在買鞋子彷彿已變成一件頗為複雜的事。 事實上,根據外國網站的一項統計,一般人一生平均走超過115000英里,約等於繞著地球走四圈多一點。 但是,很遺憾,一般人大半生都沒穿合腳或是舒適的鞋子。相信沒有人比我更同意以上的說法了。 由於工作關係,每日都要接觸不同足部問題的人。其中大部份腳痛患者,究其原因都是與選擇不合腳的鞋子有關。尤其是運動員、長跑人任,穿著不合適的鞋,對足部造成的傷害就更大。究竟,應該以什麼原則去為自己找一對「合腳」的鞋子,令行走運動時更舒服? 現在鞋商在開發鞋款時,分類已愈來愈仔細。有專為行山、跑步、其他戶外活動‥‥‥等等,而行山類別裡,再分行平坦路的、行山澗的,長跑的就更仔細了,有練習或比賽用的,按腳形分類,最近更有標榜”赤足感覺”,真的讓人眼花撩亂。 選購鞋時,建議首先清楚買鞋的目的:是行山、日常行走或是跑步?我穿鞋就比較喜歡照著鞋子原本的設計用途使用,這樣鞋的功能才會發揮出來。 在選擇尺碼時,應預留約一隻手指的空間 (約1CM) ,因為足部會在行走/運動一段時間後會膨脹一點。而鞋前掌闊度,穿著時腳前掌內外側不應有壓迫的感覺。鞋給予足部的鬆緊度是很重要的,太鬆的鞋碼,雙腳會在裡面滑動,產生摩擦而導致繭、雞眼等皮膚問題;而太緊,會過度壓迫雙腳,造成肌腱和韌帶受壓迫而受傷,另外血液循環亦會受阻及引至痛楚。如果你是運動員,不合適尺碼的鞋更會導致足部痛楚,撐不到終點。 下期會繼續探討訂造選擇「合腳」鞋子其他注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