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一件產品的真正價值,你覺得是「平」或「貴」,或是「物有所值」,視乎你對那件產品的了解程度,是否符合到你心目中的期望。 例如一對大牌子的二千幾元的跑步神鞋,名牌包裝、搵全世界最TOP的跑手作全球性示範、加上限量搶購式行銷手法,令唔少跑友為了某程度上的虛榮感及好奇心而想方設法希望擁有一對。「因為身邊的跑友買左,我又想要一對」的心態,凌駕了理性地想「其實呢款跑鞋的設計及鞋楦形狀是否適合我」,在跑步界好普遍。至於「值唔值」,我先不在此再討論,遲些再另開文詳述。 說回訂造鞋墊的價值,有人將花園街幾十元一對的鞋墊拿出來問我:同樣是鞋墊,點解價錢同你訂造的比較相差咁遠?!要令人較容易理解,我舉出一個例子:同樣都係藥,點解在街邊藥房賣的跟醫生給的藥價錢可以相差咁多?事實上,每一隻訂造鞋墊的價值,包括了: 你看得見、摸得到的經過超過30個電腦加人手工序一層層建立的高質素物料而成的精緻成品; 你感受得到的由訂造鞋墊給予每一隻腳的最適當承托力、姿勢改善後的舒適感; 間接節省你其他因形態偏差、姿勢不當而導致的潛在醫療開支; 要做到以上的價值,最關鍵的要素是提供訂造鞋墊的專家是否具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及耐性細心度等等。坦白說,這個要素是我們訂造鞋墊的價值最大的部份。 「免費是最貴的」,有痛楚,與其胡亂試,估估下,倒不如一步到位搵專家去快速解決問題,才是明智的做法。
- 2020-07-22
青少年脊柱側彎是其中一種最困擾父母的問題
早期的側彎,如角度不大,家長一般較難察覺。在兒童發育期中,以下的情況家長會較易知悉其子女患有脊柱側彎: ❗️ 側彎的角度增加,令脊椎彎度及身體左右不對稱的特徵更明顯(例如高低肩、盤骨傾斜、一邊肩胛骨突出等),從後觀察子女在走路或坐在地上時會容易留意到; ❗️ 從『學童保健計劃』,或經其他有關專業人仕檢查; ❗️ 其子女反映上/下腰痛楚,或做某些動作引致不舒服 脊柱側彎不只是外觀的問題,其影響有機會導致: 😣 背部左右側肌肉不協調; 😣 容易疲累甚至產生痛症; 😣 補償性的盤骨傾斜導致功能性長短腳; 😣 扁平足及下肢結構偏差問題; 😣 較嚴重的側彎影響心肺功能; 😣 負面影響自信心及日常表現 一般而言,脊柱側彎的治療,根據其側彎的角度而有以下選擇: ✅ 物理治療 ✅ 脊醫治療 ✅ 脊柱側彎矯形腰背架 ✅ 運動治療 ✅ 中醫手法治療 ✅ 手術 (較嚴重情況) 脊柱側彎是一種較複雜的形態失調問題,單一專項治療是不足夠的。例如患有較明顯的脊柱側彎,除了需要矯形師提供訂造矯形腰背架外,亦要其他專業人士的參與,包括脊醫、運動教練等等。
- 2020-07-15
姿勢改善的重要性
最近有唔少人嚟搵我,話朋友覺得佢行路姿勢『怪怪地』,所以想檢查確認一下邊度出現問題。 在站立時,最常見的形態問題,包括後跟傾斜、膝關節X形、內足弓偏低,甚至消失、『假肚腩』(盤骨前傾)等; 在行走時,最常見的問題是,內/外八字腳步態、高低肩、拖步、足尖走路等。 以上的問題,涉及的不只一兩個關節,或一兩組肌肉,而是整個足部或下肢結構出現偏差而導致的連鎖反應。即是說,如果將人體比喻成一輛車,我的工作就是要搵出邊粒螺絲或邊組零件出現問題。 就算是用了訂造鞋墊,肌力不足,或是核心肌群不平衡,都不能有效真正改善到站姿及步姿。因此我會安排每位訂造鞋墊的患者,予我們的資深運動教練在本中心的運動房進行一次免費的運動評估,建議針對性的強化及伸展動作。最重要的,是患者本人都要有心持之以恆地靠『被動式』的訂造鞋墊及『主動式』的適當運動,從根本上改善自身結構及姿勢。改善姿勢,一定要由改善身體偏差形態開始。有不少人有痛症,例如腰痛、膝頭痛、腳底痛等,試過找不同專科做治療,但過了一天又再痛番,不斷咁樣循環,斷唔到尾。呢啲情況,大多是由於沒有找到痛症的源頭,即是『行路姿勢差』、『結構異常』的主因。 以下是其中一位透過上述方式去解決腰背及腳跟痛的患者。經過2個月左右,背肌力量有改善,而盤骨前傾的角度亦已減少,而痛症因此而紓緩了。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具鼓勵性的結果,因為我的目標不是只解決問題,而是希望透過雙管齊下的方式去避免將來再發生相同的問題,甚至希望行路跑步都比以前的自己更好。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陪了你好耐,如果有人批評你『行得唔好』,可以考慮搵我,我會俾一個客觀的答案你,幫你解決。
- 2020-06-17
『腰痛、腳痛左咁耐,點解仲未好番?』
有為數唔少的人見到我第一句問我此問題。事實上,一般問這一類問題的人,有痛症第一個找的不是我,而是其他專科:醫生、物理治療、中醫、跌打等,試過幾種不同治療後,才會想到鞋墊,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去找我。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概念仍在香港很普遍。但要知道,凡涉及腰背、下肢痛症,尤其是在走路、運動時才發作的,痛楚代表著一個警號,是其中一處或以上的源頭形態偏差,導致姿勢不良而連鎖性引發。 其實有很多治療師都已透過治療幫患者紓緩痛楚了,但過不了兩三日後,由於患者姿勢本來就不太好,例如有扁平足、腰椎彎曲角度過大等,令放鬆了的肌肉、關節附近組織再度繃緊,痛楚又復發。治本的方法是,從根本改善姿勢,令走路力線變為正常,關節肌肉活動能力改善,自然長期下來,痛楚可有效紓緩。 而矯形鞋墊是患者在行走時,透過鞋墊內施加的矯正角度,將足部著地時的『力』推回一個較正常的位置,結果是令足部,以致整個身體結構都行得『靚左』。 一對有適當矯形效果的訂造鞋墊是物有所值的。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痛症的根本原因,從源頭改善,才不會白白浪費了金錢及時間,不斷循環地原地踏步。 如果你的痛症已經有一段日子,建議試試找矯形師幫你詳細檢查本因,對症治療,避免走更多的冤枉路,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呀。
- 2020-06-16
『我明明唔肥,點解都會有肚腩?』
在香港,因為脂肪積聚形成的真肚腩見唔少,而有很多明明很瘦的,卻都有『肚腩』突了出來。這一種非脂肪積聚形成的現象,原因有幾個。 人體軀體有核心肌群,負責協助保持姿勢。如腹部及臀部肌力過弱,或對側的肌力太強,引致盤骨前傾,令腹部突出。而上背脊椎會形成補償性彎曲,出現寒背現象。 什麼類別人士較容易有以上情況?經常需要坐的人,大腿會長期呈提起狀態,使臀部肌肉過鬆;另外, 經常穿著高跟鞋的女性,小腿及後跟腱會過緊,身體重心以至盤骨會前傾,腰椎往後彎,肚便往前送。 另外有一類常有『假肚腩』的,是患有扁平足的人。由於下肢關節是環環相扣的,內足弓下陷會使小腿及大腿內旋,大腿前上端的肌肉群會令盤骨往下拉及前傾(如右圖)。 不少人自覺有肚腩便會不安,拼命做SIT UP,就算練到有6塊腹肌出來,都會有突肚及腰椎前彎現象,那樣便是努力放錯了地方,是形態偏差導致姿勢異常。 『假肚腩』的處理方式,包括訂造矯形鞋墊、針對性運動治療、改變穿鞋的習慣等。如果你不肯定自己的肚腩是否『假』的,可以找矯形師檢查,其實『真』、『假』肚腩都有機會改善到的。
- 2020-04-29
你有無X形/ O形腿的困擾?
都唔知是否好多女仔小時候看日本卡通片太多,最近電視返播少女卡通片發現少女都很喜歡X形腿姿勢,可能這樣會顯得可愛一點(?)事實上,去日本旅行,都見到很多女性有意無意都有X形腿的步姿,有部份加上有內八字步態,每一步都好似想跌咁,真有點為佢擔心。 什麼是X形腿?O形腿?還有叫XO形腿的?? 可以看下面的圖片容易理解: 正常下肢結構是,兩條腿合攏時,膝關節之間應有大約一隻手指的闊度,或剛好並貼。 O形腿是足踝並靠時,膝關節之間有超過2隻或以上的空間; X形腿是指,足踝並靠,膝關節會有不同程度的重疊; XO形腿,是比較複雜的問題,除了有膝外翻外,同時有小腿骨內彎的形態問題。 從力學上看,X形, O形及XO形的問題主要是走路時身體重心會錯誤放在膝關節內/外側,導致膝蓋兩側的韌帶拉扯力不平衡、而膝關節之間的內外側空間不一致,加速軟骨勞損,較嚴重的情況是形成骨關節炎症。 至於原因,足部形狀問題,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令小腿沒法在一個正常的力學環境下成長要改善走形態及走路姿勢,以下數個方式都會有幫助 (如圖):而導致偏差;加上日常生活上,錯誤的坐姿、睡姿會讓X形, O形及XO形腿惡化。 而小腿及大腿有多組肌肉,如內/外側的肌力失衡,都會造成形態變化加劇。 要改善走形態及走路姿勢,以下數個方式都會有幫助 (如圖): 👉🏼鞋墊設計提供適當內/外斜度,以直接減少力學上的受力點; 👉🏼運動鍛鍊,有助改善不平衡的內/外側肌力; 👉🏼較嚴重的膝關節變形可能要以手術及更換人工關節方式解決當然,成人的X/O形腿等問題,愈早正視愈好。結構性失衡,只會令相關退化及勞損問題加速發生,連鎖性地影響腰背及足部組織,導致行路步姿愈來愈差。如果你們不肯定自己是否有此類問題,歡迎你們拍照及走路video…
- 2020-04-16
脊柱側彎–不要錯過矯形黃金期!
上年6月陳太帶了她12歲的女兒來我中心作脊椎側彎檢查,因之前去學童保健檢查結果顯示有較明顯脊柱側彎,想了解有什麼方式能改善到此問題。 看了X光片,是屬於S形雙側彎,胸椎是38度,腰椎為28度。由於青少年的脊柱骨骼發肓年齡平均為15-16歲,矯形的黃金期只有短短3-4年,實在不宜再拖延。穿戴波士頓矯形架(Boston Brace)在她的情況是較為合適的選擇。 我當日檢查後,再進行量度、3D電腦掃瞄,及取X光片資料,將所有資料數據傳到位於愛爾蘭的波士頓脊柱側彎腰背架製作中心,約兩星期後,此架寄回我中心後,再約陳太女兒穿著矯正。 經過9個月的跟進,3月再進行X-光檢查,胸椎及腰椎分別減少5度及3度。除了穿波士頓脊柱側彎腰背架,她還勤力養成進行我建議的腰背運動習慣,雙管齊下。 治療目標是,希望她的側彎角度繼續改善,這需要雙方共同的努力,及不斷監察,適時調整。 波士頓脊柱側彎腰背架是在1970年代,由Dr. John Hall和Mr. William Miller為了矯正腰椎和胸腰椎的不正常彎曲而發展出來的。在醫療矯形行業已有超過40多年,是目前最常見用來治療脊柱側彎的腰背架。
- 2019-06-26
現今啲跑鞋咁多功能,點解仲要用鞋墊?
現今啲跑鞋咁多功能,點解仲要用鞋墊? 跑步這種運動在現時注重健康的社會上漸漸成為潮流,很多人為了健康都會加入這一行列。但是,我們都經常聽到身邊的人在跑步時受傷,原本想追求健康最後卻反而受傷實為不値。其實跑步時的受傷並不是不能避免,除了正確的跑步姿勢外,一雙適合的跑鞋配合訂造鞋墊都能有效防止受傷。然而,一想到跑步時需要的用品,大多數人只會想起跑鞋,怱略了鞋墊的重要性。 現時市場上的跑鞋大致可從功能上分為三個類別:提供減震性、提供稳定性和提供運動控制三大類。提供减震性的跑鞋一般有較柔軟的夾層,使足部的受力均匀以便減震。這種跑鞋整體會較輕但同時稳定性亦相對較差,適合一般擁有正常足的人。提供稳定性的跑鞋則會在鞋底設有令受力均匀的塑料片(圖1)或在鞋内側有較硬夾層結構(圖2),以提供支撑力,預防足踝關節過度内翻造成扭傷,適合患有輕微扁平足人士。提供運動控制的跑鞋則比其他兩種跑鞋更堅硬而且較重,鞋底亦較硬,適合於為一些患有嚴重扁平足人士提供更強支撐和稳定性。 (圖1: 鞋底内的塑料片) (圖2: 内側加硬夾層) 而訂造鞋墊一般的功能都是提供減震性和稳定性。一般鞋墊都會擁有吸震性物料,質地亦較軟熟。而訂造鞋墊更會提供足弓承托,支撐足部内側避免足部過度内旋、下塌。 從表面上看,訂造鞋墊和跑鞋功能看似重叠,並不需要同時使用跑鞋和鞋墊。但事實上,使用鞋墊配合跑鞋絶對比單獨使用跑鞋更能有效保護足部。首先, 鞋墊是比跑鞋更緊密接觸穿戴者足部,擁有吸震性的鞋墊能提供額外避震功能,令穿戴者跑得更舒適。另外,雖然部份跑鞋都能提供稳定足部功能,但其實兩者原理截然不同。一般跑鞋要増加稳定性都會在鞋内則加硬,這様的確能防止足踝關節過度内翻。但是同時,足部在跑鞋内仍然有機會會出現内旋、足弓下塌的問題,這樣會令到足底的筋腱過度拉扯,做成一些如足底筋膜炎等痛症。尤其現時為了減輕跑鞋重量,部份跑鞋的鞋面亦很柔軟(圖3)。這導致跑鞋並不能控制足部在跑鞋内的活動,令上述問題更容易發生。相反,由於訂造鞋墊會根據穿戴者的腳形制造,所以會給予適當的足弓承托,防止筋腱因足弓内旋、下塌而過度拉扯。另外,由於足弓有所支撐,足底的壓力在跑步時亦會較平均分佈,不會只集中在腳跟戓腳前掌位置,這能避免腳跟戓腳前掌位置的軟組織受傷。 (圖3: 柔軟的構造難以提供良好控制) 總括而言,雖然部份跑鞋能提供稳定性,避免足踝關節過度内翻。但穿着跑鞋並不能完全避免肌肉及筋腱的過度使用而引致的受傷,尤其在減震性和稳定性方面,一般跑鞋只能二擇其一。而相反訂造鞋墊除了給予避震性外,也能提供足弓承托、平均足部壓力,減低軟組織受傷機會。因此,透過訂造鞋墊配合跑鞋才能為跑者們提供更全面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