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足部骨骼及肌肉發展一般發育至15歳左右已完全定形。如因先天性及遺傳因素而患有功能性扁平足(即是非骨骼結構異常或變形),理論上來說,愈早矯愈好。 兒童在六歳左右,足部形態應和成年人正常足的形態一樣,包括有明顯的內足弓,後跟骨在站立時應在垂直的狀態。而內足弓在此階段過低(稱為寛扁足),甚至內足弓完全下陷(稱為扁平足),同時後跟往內側傾斜,可確定為足部形態偏差,需要及早矯正。 為何扁平足要及早矯正?對兒童發展有何問題?由於兒童骨骼仍處於發展期,各組織柔軟度亦較高,一般沒有明顯的症狀,例如腳痛,膝蓋痛等。但患有扁平足的足部長期在行走時由於鎖不到某關節,令走路,做運動時下肢肌肉筋腱會較為吃力,浪費額外的能量作推進身體,可能導致易疲累,易跌倒等症狀。有研究更顯示,扁平足更有可能會影響身高發展,高低膊走路,進而視力平衡亦可能受連鎖牽連! 矯形的黃金期,6-7歳左右比較好。我會偏好為此階段兒童選擇訂造矯形鞋托,因鞋托物質較硬,而且包得較高,而此歳數兒童的骨骼結構較柔軟,少有適應性方面的問題出現。透過矯形鞋托扶正傾斜了的後足,內足弓自然會矯正。加上配合適當的足部肌肉附化運動,兒童扁平足矯正的機會亦會提昇。 而矯形鞋托,需要取足模訂造配裝的。如需進一步了解,請找矯形師查詢。
- 2020-10-15
『我啲鞋成日都蝕埋一邊,是否不正常?』
鞋底磨蝕幾乎每個人都會經歷過的。磨蝕速度取決於鞋底物料、活動劇烈度、穿著時間之外,腳部形態偏差,例如扁平足、高弓足等都有直接關係。 鞋底不同區域的磨蝕原因可以看以下的圖片參考,但不表示你鞋底磨蝕必然是只由於以下列舉一項或以上的因素,因為腳形、步姿外,還會因應痛症、長短腳及慣性重心等影響腳部著地的互相影響。 鞋底蝕到什麼程度便需要更換?一般來說,鞋後跟一側磨蝕1CM左右,或鞋底橡膠耐磨層已磨穿透至中底層,便應需要更換新鞋。有些家長會將『哥哥唔啱著的鞋俾細佬穿』,如該鞋底已磨蝕到以上剛才所說的情況,便不應該這樣做了,因為可能會令穿著者步姿不穩,容易跌倒受傷。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鞋,就算穿著不同牌子時,都有不正常的磨蝕,或損耗得很快,那要多加注意了。
- 2020-09-29
「點解訂造鞋墊要成2千幾元?」
有關一件產品的真正價值,你覺得是「平」或「貴」,或是「物有所值」,視乎你對那件產品的了解程度,是否符合到你心目中的期望。 例如一對大牌子的二千幾元的跑步神鞋,名牌包裝、搵全世界最TOP的跑手作全球性示範、加上限量搶購式行銷手法,令唔少跑友為了某程度上的虛榮感及好奇心而想方設法希望擁有一對。「因為身邊的跑友買左,我又想要一對」的心態,凌駕了理性地想「其實呢款跑鞋的設計及鞋楦形狀是否適合我」,在跑步界好普遍。至於「值唔值」,我先不在此再討論,遲些再另開文詳述。 說回訂造鞋墊的價值,有人將花園街幾十元一對的鞋墊拿出來問我:同樣是鞋墊,點解價錢同你訂造的比較相差咁遠?!要令人較容易理解,我舉出一個例子:同樣都係藥,點解在街邊藥房賣的跟醫生給的藥價錢可以相差咁多?事實上,每一隻訂造鞋墊的價值,包括了: 你看得見、摸得到的經過超過30個電腦加人手工序一層層建立的高質素物料而成的精緻成品; 你感受得到的由訂造鞋墊給予每一隻腳的最適當承托力、姿勢改善後的舒適感; 間接節省你其他因形態偏差、姿勢不當而導致的潛在醫療開支; 要做到以上的價值,最關鍵的要素是提供訂造鞋墊的專家是否具有足夠的知識、經驗及耐性細心度等等。坦白說,這個要素是我們訂造鞋墊的價值最大的部份。 「免費是最貴的」,有痛楚,與其胡亂試,估估下,倒不如一步到位搵專家去快速解決問題,才是明智的做法。
- 2020-05-06
脛後肌炎 (tibialis posterior tendonitis)
最近有跑友患上此問題,其實此情況在跑手間比較普遍。脛後肌炎比較常見的症狀如下,如果你有2項或以上是“YES”,你需要留意了: 足踝後內側位置走路或跑步後疼痛; 按壓足踝後內側位置會感到痛楚; 足部做外翻 (即偏離人體中線)的動作會感到痛楚; 足部做背屈 (向上翹)的動作會有緊繃感; 較嚴重會在患處有紅腫現象 有很多人會將脛後肌炎和足踝內側韌帶拉傷混淆。事實上,足踝內側群的五條韌帶構成所謂的「三角韌帶」,結構組織很強韌,除非是承受極大的拉扯力或直接撞擊,否則不容易受傷。 為何會導致脛後肌發炎?要知道,脛後肌是從小腿後端一直往下走,經過內踝的後緣與下緣,連接到舟狀骨與蹠骨中段,扮演支撐足弓的重要角色,是支撐中足的最主要構造,也是穩定足踝關節的重要肌肉之一。在日常走路及跑步中,如支撐 足弓的結構太弱,例如足部韌帶過鬆、肌力不足、扁平足/寬扁足等,令脛後肌負荷過量而成脛後肌腱病變,導致發炎。如沒有得到適當的處理,脛後肌長期承受的拉扯力會令足弓結構不能有效鎖定,引致惡性循環,有機會令扁平足的程度加劇,影響步姿以至日常生活。 要處理此問題,第一:穿著具有足夠承托力的訂造矯形鞋墊,透過承托足弓及舟狀骨,有效減少脛後肌腱的拉扯,矯正步姿及幫忙消炎;第二,每日都要進行針對脛後肌的按摩,放鬆有關肌肉,將有助減少脛後肌腱的繃緊程度 (如圖);如果痛症比較嚴重及有明顯紅腫等現象,建議看醫生及物理治療師等作處理。
- 2020-04-29
有關鞋墊的10種錯誤概念 (下)
6. 鞋墊著到對腳唔痛就唔再穿著 功能性鞋墊的穿著目的,是要改善你行走的姿勢,痛症才會改善。有一日行路無再無痛,很多人以為好番,但係事實上腳形仍有偏差,即是扁平足等問題仍然存在。停用鞋墊,行一陣姿勢又差番,咁樣痛症會容易返發的。最好的在穿著鞋墊時,如果痛症減少,就要開始做一些下肢肌力強化運動,以慢慢減少足部對鞋墊的依賴性。 7. 先買鞋才配鞋墊,還是先配鞋墊才買鞋? 鞋墊是按穿著者的需要目的而選擇,即是在購買現成或訂造鞋墊的過程中,要考慮的首要應該是『點樣的鞋墊設計才合適我?』。選擇了鞋墊後,才去找一對可以放得放的鞋,才是合理的次序。 8. 我朋友著某牌子的鞋墊著得舒服,我跟佢買 一句講晒:佢著得舒服唔代表你都著得舒服。同一道理,某牌子比賽跑鞋,只因世界級跑手又著,身邊的跑友又著,一窩蜂地去買,有不少之後對腳著到腳痛嚟搵我問點解。每人腳型不同,肌力不同,步姿亦不同,同一款鞋或鞋墊肯定不可能符合每個人的情況。最簡單的,可以試穿,有不良反應就要停用,或找專業人士檢查一下。 9. 某店舖用加熱定型方式幫我造左對訂造鞋墊,話係矯到腳形。 加熱定型的意思,即是指鞋墊本來有一個基本形狀,或是像一張紙咁扁平狀的,經過熱風鎗或焗爐加熱後,可有限度地改變形態,根據腳部而定形。感覺上好像是按腳形訂製,及可即時俾到個客,但從足科矯形的角度看,提供力學矯正的效果比較差,及鞋墊壽命會較短。如果希望獲得一對真正矯形的鞋墊,直至現在的技術,都是需要套取腳模,交到工場製作,完成後送回中心配試。經過上述過程造出來的鞋墊一般都是承托力及其壽命為最理想的。 10. 腳痛著鞋墊後就會唔再痛 這個是有不少人對鞋墊的『合理的期望』的落差問題。腳痛穿著合適設計的鞋墊是有助減少痛楚,但要清楚痛楚的原因可以包括組織累積性勞損而發炎、肌力不足而導致姿勢不當受傷、足部某區域長期受壓等。只靠鞋墊是有用,但不足夠,需要配合其他,例如物理治療、運動鍛鍊、穿著合適的鞋類等等去一併幾管齊下去改善。
- 2020-04-23
最令我心痛的是,不是見到客人穿著不合適的鞋墊,而是穿著一對『扮訂造』的鞋墊。
昨日有個客嚟檢查。我在這裡想說的重點不是他的症狀,而是他現正穿著的鞋墊。 『我早兩個月去左XX度訂腳整左對鞋墊,但係到依家都著得唔舒服,唔知點解?』 他攞左隻鞋墊比我睇(如圖)。 我看左一眼:『佢點樣同你整?』 『佢望左我隻腳,扭兩下,再放一張紙入塊板幫我印對腳印出嚟,之後隔2星期就俾左呢對鞋墊我。』 我無言。 我苦苦經營了這檔口仔都已11年,最低限度都知道做生意點都要有一個底線,其中一個就是要『過到自己良心』。唔講什麼商品條例,拿一個現成外殼(啤上字的,要開模具大批量生產才會有的),貼上面層,仲要客人等兩星期就完成,仲要客人俾訂造鞋墊的價錢,仲要係著得唔舒服,點解可以咁樣? 這是什麼道理?這種欺騙行為,不單只傷害到個客,亦傷害到我們這個行業,令人以為訂造鞋墊就是那麼兒戲的過程,輕易抹殺掉我們一直以來的堅持及努力。 或許有很多人,甚至是醫生或治療師,認為鞋墊只是一個簡單的賺錢工具,只是有個足弓支撐一下,『包裝』一下就可以賺個一兩千圓。如果如此簡單,那我仲點解要繼續堅持訂造鞋墊服務? 別人怎麼做我控制不到,我能做的,就盡力做到更好,幫到人之餘問心無愧。如果你們懷疑自己在其他地方訂造,正在穿著的,不是真正取腳模造的『訂造鞋墊』,可以將你們的鞋墊正反面拍個照,PM或WHATSAPP俾我,我幫你睇。你們真金白銀買的鞋墊,我都衷心希望能物有所值。
- 2020-04-21
運動鞋內的原裝鞋墊有用嗎?
- 2020-04-15
拇趾外翻,令你走路姿勢變差!
拇趾外翻是指腳大拇趾的蹠骨頭及足趾骨之間的關節因脫位而導致往外方向變形。根據本港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每1000名女性當中,約有36%患有不同程度的拇趾外翻。而40歲或以上女士比較多出現痛症及連鎖後遺症。至於成因,約有90%是因為家族遺傳,而穿著高跟尖頭鞋的,會令已出現的拇趾外翻程度惡化;而本身沒有家族性的拇趾外翻,只有2.8%是會只因穿高跟尖頭高跟鞋而導致。即是說,遺傳因素是關鍵起因。 拇趾外翻是如何發生的呢?大拇趾兩側都有肌肉,簡單來說,如果大拇趾在走路時,因扁平足、寬扁足等令拇趾內側受壓而拉扯,同時拇趾外側肌肉往外收縮,長期重複此不平衡的推拉力,會使大拇趾在推進身體時不能做到足夠的往上屈曲幅度,鎖定不到前掌關節,整個身體的重量及沖擊力便落到前掌底蹠骨範圍。 當大拇趾因拇趾外翻而發揮不到應有活動能力,自然其他足部關節要作出補償性活動。整個足部結構不穩定,會令小腿長期內旋,連帶膝蓋、大腿承受向內旋轉力量,大腿內側端肌肉過緊,導致盤骨往前傾,腰椎弧度加大,引致腰痛、步姿不良等連鎖後遺症。 因此,拇趾外翻並非只是外觀不好看的問題,從生物力學原理,會導致不同區域及程度的痛症及傷害。 如果絕大部份的拇趾外翻成因是家族遺傳,那是否代表沒法治療?其實大部份的拇趾外翻症狀,尤其是初發者,可以透過非手術方式去紓緩或矯正。家族遺傳性的拇趾外翻患者,以我大量臨床觀察,發現大部份都同時患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寬扁足。要令大拇趾在走路時發揮到正常的活動範圍,一對有足夠的足弓承托能力的鞋墊是必須要的。 而在家中及室內,選擇良好設計的拇趾外翻矯正器,及用拇趾伸展帶,目的都是盡量放鬆大拇趾外側的肌肉群,減少大拇趾向外收縮而加速外翻變形的機會。 拇趾外翻基本上是一個單向的非還原病變力學問題,建議及早處理,否則外翻程度愈大,衍生的後遺症會愈多。
- 2020-04-15
矯形師分享 — 3招KO足底筋膜炎
很多痛楚都可以忍受,而足底筋膜炎是其中一種不得不需要面對處理的痛楚,更是很多運動員的惡夢。原因是,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每日都需要走路,腳跟一受力就感到痛楚,行左一陣覺得好啲,行耐左又痛番,真係幾難捉摸。 其實要解決,唔係想像中咁難,最關鍵是要『早』,即盡早處理。市面上處理足底筋膜炎的方法有很多,現歸納以下3點最實用的俾大家参考。 1. 拉筋伸展 – 每日早晚要做,運動前後更要做! 古語有云,筋長一寸,命長十年。肌肉筋腱過緊是很多傷患的主因之一。受左傷,更要多做伸展。但切記,不要勉強自己,伸展到感覺有拉扯的感覺即可,如有痛楚就要停。 拉筋的方式請看圖。 2. 按摩肌肉 大部份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都有小腿肌肉偏緊或過緊的情況。按摩小腰腓腸肌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按摩的方式可用按摩捧 (Foam Roller)、按摩球 (例如Acute Ball Mini)或震動按摩鎗。要注意的是,按摩鎗只建議打在肌肉位置,慢慢橫向的打,不能打在筋鍵及筋膜位,因為此等組織受沖擊時容易導致更大的傷害。 3. 足弓承托鞋墊 在此想強調,應選擇有足弓承托力的功能性鞋墊,並非矽膠或軟物料的鞋墊。原因是足底筋膜炎發生的原因多是由於足弓偏低,或足底筋膜過緊,導致不斷承受過量拉扯而受傷。要令足底筋膜可以在走路時放鬆到,就要靠鞋墊的後跟柸及足弓去穩定整個腳部結構。而鞋墊的選擇,訂造鞋墊比現成的更好的一點是,訂造鞋墊能夠一步到位,每一隻腳都俾到理想的矯正角度。 當然,有更多處理的方式可以有助改善足底筋膜炎,以上3點我覺得最有效。點解?因為我都曾患過足底筋膜炎喔……歡迎大家在此留言分享你們自身的方式,我深信民間智慧博大精深,讓更多人受惠。